2007-08-17

觀影-Sepet



*本文原載於 台馬會訊 Sifat 2005 107期  *此為修訂版

男子為躺椅上的母親朗讀了一段泰戈爾詩句的中譯,兩人分別使用馬來語和廣東話聊天,內容剛的詩句,到寶來塢的明星……畫面一轉,伴隨著阿拉伯語誦經聲,鏡頭從一部可蘭經移到穿着穆斯林祈禱服的馬來少女,隨著她起身打開衣櫃,我們看到裡面滿滿的都是金城武的照片…此時伴隨著許冠傑的悠揚歌聲,簡單的線條動畫為我們一一介紹本片工作人員~

  這是電影Sepet的開場畫面,那份久違的熟悉感讓我感動到無以復加。

  Sepet是由Yasmin Ahmad執導,近來頗受各界矚目的一部大馬電影。故事很簡單,一個華裔男孩和一個巫裔女孩的愛情故事。有意思的是,這部影片的的文化元素“很複雜”,光是片中對白就夾雜著馬來語、華語、粵語、福建話和英語。

沒錯,非常“馬來西亞”。

  但這部電影受矚目的原因,不僅是它反映了大馬社會多元文化繽紛燦爛的一面,更難得的是勇敢地觸碰潛藏這些背後,被視為禁忌的「族群問題」。導演用輕鬆但不失批判的語調,大方地把大馬族群間的隔閡與融合攤在觀眾眼前。就像片中主角Orked不以為然地道:Who cares about someone like the other someone becoz of their race? It's when they hate them, and that is the problem!

  我們對於「異文化」常常帶著一些猜忌和刻板印象,同時又難免有著對彼此文化的好奇甚至是喜愛,就像影片中愛看華語電影的女主角,還有懂得跳馬來舞的男主角。各族之間明明可以靠得很近,卻總被諸多意識形態以及那層薄薄的那層膚色所阻隔,以致我們往往過度強調彼此間的差異,而非相同之處。

就像在台身份為馬來西亞僑生的我們,在每年的國際週或是類似活動時,總會被要求穿上象徵「馬來西亞」的傳統服裝如kebaya, baju kurung 等。但當被問及大馬其他族群的問題時,我們究竟能夠回答多少?既存的刻板印象,我們能意識到的又有多少?

  透過劃分“他者”,來歸類什麼是“自己”,似乎是人類天性。但電影的另一主題,便是在呈現那能夠超越種族語言,人的內心那種想要愛與被愛的普同感受。就像主角阿龍的peranakan 母親所說,透過翻譯她也一樣能夠發自內心地欣賞泰戈爾的詩句。

  其實客觀來說,Sepet 的劇情其實略為平淡。但是看電影很主觀,我認為電影是否好看,在於是否能夠打動觀眾內心。Sepet簡單純粹的愛情故事打動了我,滲透在劇中導演的理念打動了我,還有巧妙穿插在片中深具意涵的歌曲也打動了我。

  這是部很好看的電影,誠意推薦,2005, Sepet by Yasmin Ahmad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 
;